楊諮宜先生描述「中華商場的24小時1988」的執行過程

378 views
楊諮宜先生描述「中華商場的24小時1988」的執行過程
  • 名稱:

    楊諮宜先生描述「中華商場的24小時1988」的執行過程

  • 創作者:

    柯雅芸

  • 媒體類型:

    聲音

  • 簡介:

    老師怕我們不拍,因為底片沖片要錢,那時候一個學期也會不到幾卷底片,因為要省錢,一個主題也拍不了太多, 所以他要求我們去拍然後每個人要交十捲底片回來,所以就24小時待在一個地方的情況下,很快的你就把對這地方的新鮮感用完了, 可能第一個時間去的時候,你繞了一遍,你拍的東西可能都是印像中別人拍過的什麼, 會覺得很有趣,然後拍到第二遍的時候,就會慢慢的疲憊, 然後就會變成一樓拍完然後去二樓拍,二樓拍完之後還有三樓,然後大家都不上去,我就先去看看三樓有什麼東西, 就有點像監視器, 什麼地方都拍到了。 因為老師要求要交10卷, 你又不得不拍完。

    另外一個很特殊的情形就是我們所謂的報導攝影,你要得到在地人的一個信任與理解,要花很多時間,可能到最後拍攝對像都變成了朋友,他可能對你沒有戒心,但這是要花很多時間去完成的,可能要好幾年才可以達到這個效果,那我們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去達到這種效果,主要原因是你第一次出現時,居民會想搞清楚你是幹嘛的,是不是有別的用心,幾個小時後又看到你又出現一次,然後他就知道你是學生,然後你是來拍作業的,熟悉度逐漸加強,他們就會覺得無所謂了,就知道你不是別有用心的,所以在這特殊的框架模式下,所以就變成我們可以在一天的時間內去打破居民的心房,這是一個平常攝影報導很難達到的,那因為我們密集的在這地方出現, 然後又只侷限在這個地方,前面看到一個同學後來又看到一個同學,怎麼那麼多帶著一個照相機的人在那邊繞去,看來看去的,這邊拍那邊拍,後來就變成了這個樣子,那這是一個特殊的情形 這些是他的稀有性。別人去拍,絕對拍不出這樣的東西。 那如果是居民自己拍自己那還無所謂,但是在當時底片體,那麼貴的情況下,如果有拍也一定是全家福、家族照紀念照那種東西,不會拍這種的隨性的東西,所以當時我們攝影並沒有學很久, 所以成品需要後製,數位修片的處理,那時的技術並不成熟。

    地點:桃園機場第一航廈
    採訪對象:「中華商場的24小時1988」粉絲頁創辦人楊諮宜
    採訪人:李佳穎、翁健鐘、閻惠文、柯雅芸
    日期:2019年3月4日
    時間:15:00-

  • 關鍵字:

    中華商場24小時 底片 文化大學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2019/03/04

  • 原件著作權註記及使用限制: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 影音檔案:
  • 原件權利人:

    梭夢創意

  • 原件權利人email:

    shenmoca@gmail.com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