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稱:
盧寶鐘_中華路的童年回憶
-
創作者:
王雯婷
-
媒體類型:
聲音
-
簡介:
中華商場那時候我都會在那邊玩,在那邊長大,左鄰右舍很多都是同學,大家從小一起長大,也有同學後來再在鐵路局工作,開封街一帶也都有同學在那邊,中山堂那邊也是我們常常去玩的遊戲點,那邊有一個孫中山的雕像,下面有一個圓形的基座,我們常在那邊玩捉迷藏,哪個雕像現在還在,只是被樹
蓋住了。
在中華商場時,我們家都開到大約晚上九點十點才打烊,我父親每周六都會帶我們去第一劇院看電影,
那時候周六還要上課,所以她都會要我們回家趕快把作業做完,洗完澡然後晚上去看電影,我爸那時候常買黃牛票,
因為以前電影院人都很多,所以她都寧可買黃牛票也不要耽誤做生意的時間。那時候我們只休除夕,其他的時間都不休。那時候圓環那邊有三間戲院,大中華戲院、
伯森戲院、遠東戲院,遠東戲院那個位置,現在蓋了豪宅,伯森跟大中華都改建了,現在這三間戲院都不在了。延平北路上有一間第一劇場,然後就是國泰戲院,第一劇場就是現在的第一大樓,然後第一劇場後面還有一間電影院,大概就是這幾間吧。我念高中之後也會買黃牛票,跟在爸爸旁邊都會學一些有的沒的,我都會跑到前面看看有沒有位置,看到他畫到第幾排,那時候戲院空間都很大很舒服,所以我都看好了,然後找黃牛,買完就進去看電影。要不然以前排電影票都要排上一兩個小時,我同學他們都很訝異說,我怎麼會知道黃牛在哪。就是跟爸爸學的。然後怎麼判斷誰是黃牛,其實很簡單,你只要看那種眼神東張西望的,那個就是黃牛,我就過去跟他說要加多少,然後黃牛買票都是一次買兩張,他們的位置也都比較好。那時電影票一張大約20-40之間,黃牛票就再加個五塊、十塊就有了。所以其實也還好。我爸後來再開封街有買房子,有些小孩就過去住那邊,要不然這麼大一群,開封街那邊是有建置馬桶,只是要擔肥,中華商場就是公共廁所。
中華商場小孩很長在第一棟樓梯轉角平台玩跳格子,我媽小時候買溜冰鞋給我們,一樓滑一滑不過癮,然後我就穿著溜冰鞋上了二樓,被罵死了,每個人都去跟我媽告狀,回家被毒打一頓。
我在開封街時還沒念小學,那棟房子是日本人蓋的,是個二層的房子,上面有個小天窗,我哥哥後來接那邊做生意,有一年要維修房子,把天花板打開,發現一塊木牌子,上面有這棟房子興建者的簽名,很認真,敢負責。中華商場的房子結構也不錯,很穩,聽說樓上有過小火災,但也沒什麼大災害,三樓都是住家,以前大家都是燒煤碳球,我們家那時在開封街那邊的房子有請傭人,就是請他把餐點做好後,拿到中華商場店舖來給大家吃,所以那時候我同學他們家裡時間到了就得去燒煤球,我們家是比較好。
採訪地點:y區地下街
採訪人:柯雅芸、嚴勳業
受訪者:盧寶鐘時間資訊:1600-1800
採訪日期:2019年08月30日 -
關鍵字:
開封街 電影院 中山堂
-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2019/08/30
-
原件著作權註記及使用限制: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
影音檔案:
-
原件權利人:
梭夢創意
-
原件權利人email:
盧寶鐘_中華路的童年回憶
3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