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商場整建委員會

699 views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戒嚴時期,蔣介石總統下令整頓中華路市容,拆除道路兩側違章建築,也就是棚戶。居住於道路兩側的居民,若想遷入中華商場,需分攤建築費,待商場落成,即可入住。

當年在戒嚴時期臺灣省政府周至柔省主席、警備總司令黃杰將軍,指定警總副總司令李立柏將軍趕緊成立「指導會報」,來負責協調相關機關。包括省政府、警總、北市府等單位共同組成了「中華商場整建委員會」。此一委員會由當年時任臺北市市長的黃啟瑞來擔任主任委員。

隔年1960年3月初,假藉臺北賓館由省政府主席周至柔召集會議作出最後決議。決定拆除原有中華路鐵道旁的三列臨時棚屋,並現地整建出8棟鋼筋水泥式的三層現代化樓房。建築費用近4千7百餘萬元,全數由未來要申請居住的住戶,以預付20年租金之方式來籌措。

當年鐵道旁的棚屋區,從1960年6月間由東側的931間開始逐步拆除。先居民自行拆除棚屋後,再由警察電訊所遷移電話桿線與電話亭,接著再由臺電公司遷移地下高壓電纜,並協同自來水公司遷移水管,最後再由警總商借軍方工兵推土機,來清除地面建築物與積土。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