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棟

716 views

撰寫者:柯雅芸

1963年艋舺與西門町空中黑白照片(原農復會拍攝)

 

 

 

 

 

中華商場從北門中正路口,一直延伸到小南門,總計有八棟建築物,共有1644間租戶,並以八德為命名,冠上「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寓有發揚固有道德、激勵復國之意,並在建築物加上「1」至「8」的阿拉伯數字,用來辨別。在每座商場上的紅字標題「中華商場」,是由臺灣省政府主席周至柔題字,而每棟的忠、孝、仁等字,則由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黃杰題字。

中華商場八棟建築物長度並不相同,是為了配合每個路段的街口做劃分,第三棟仁棟的位置,則在開封街到漢口街之間。中華商場最大優勢就是位在台北車站附近,台北市南來北往的公車皆會匯集在台北車站周邊,根據台北市聯營的公車路線,在189條路線中,就有55條會經過中華路,每棟都有直接停靠在商場那一側的公車站牌,其中仁棟有2班公車會直接停靠。

產業的部分,在面向鐵道那側的店面,從孝棟一路延伸到信棟的訂做制服店面,是中華商場內的特色產業,更是許多台北學子共同的回憶,許多嫌學校制服過於老土不好看,都會到中華商場訂做制服,特別是每年的八、九月大專聯考相繼放榜後至開學前,是這些訂做制服服飾店的生意旺季,各種大學服、軍訓服和國高中制服的訂製需求上升,光是大學服的土黃卡其色,就有十幾種不同的顏色深淺可以組合,更別說有學生要求做成喇叭褲、AB褲、草莓裙各種版型的制服。在價錢上,一整套大學服,內容包含一件西裝外套、長短袖白襯衫各一件、再加上長褲或窄裙,整套下來要一千多元左右。仁棟二樓則是延續忠棟、孝棟所聚集的玉器、古玩的產業,並有錢幣、集郵社聚集在此。

位在仁棟的店家有:南洋服裝號、卡其大王定做、大同電扇冰箱、東方皮花料、天福特產行等店……仁棟與孝棟皆在82年10月23日拆除。

參考資料:《更新-中華路的重建》、維基百科、台灣戰後建築現代化與台北都市發展歷程——以中華商場為例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