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話亭

785 views

西門町自日治時期以來都是台北城重要的發展中心,因此也是許多先進設備設置的首要區域,台灣公共電話最早可以追朔到1902年,當時日本人在各大車站前設置「自働電話亭」,台北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都可看到它們的身影。

1945年11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台灣郵電管理委員會,接管全省電機構,並於1947年4月正式開辦局營公用電話業務,其中最早一座公用電話亭就是台北電信局西門圓環電亭(可稱是台灣第一亭),遠景可見總督府(今之總統府)。

當時公共電話亭,被稱為電亭,這座西門電亭,位在鐵路西面圓環的南側,1947年將它整修成能容納兩個人的小小營業處,只有一個小櫃檯,裡面裝有
最早引進之一部美式投幣話機,由兩位營業員輪班辦理公用電話和長途電話業務,可以出售或兌換專用有凹槽的銅幣。後來投幣式公話推出之後,就把這個小小營業處撤銷,改為在宅的四周裝設四部公話機。1954年時大安修配所自製投幣式公話機也是首裝於此亭內測試。

1950年4月向美國新訂製的專用銅幣到貨,開始試辦投幣式,從1970年代的照片中,可看出位在中華商場對面憲兵隊,設有紅色的電話亭,當時電話亭裡有紅色轉盤式公共電話,當時還因為石油危機,導致銀鋁混鑄的一元硬幣被屯積,民眾無幣可用,電信總局為了解決問題,只好與中央銀行協商而特別鑄造了八千萬枚「公用電話專用代幣」,民眾可以持紙鈔到各地電信局兌換;還好此次風波很快在二、三年後就平息了,這些代幣也被回收與銷毀。到了1975年,出現了可以撥打長途電話的藍色機身公用電話,三年後按鍵式面板也出現了,代表著公用電話功能逐漸邁向多樣化。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