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閱兵

726 views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為了安置大批的外省族,在中華路上的林蔭大道,搭建臨時的棚攤,但棚攤人口不斷膨脹,成為雜亂的違章建築群,但中華路是
串聯總統府後方連通西門與北門的重要交通要道,每年國慶閱兵大典會行經重慶南路總統府前接受蔣總統校閱之前,大隊人馬轉入衡陽路之前的盤點地點與前導路,因此中華路身兼國家閱兵大典的門面地位,雜亂的棚攤成為國家門面的恥辱,因而也間接促使蔣中正下令整頓棚攤,使得1961年中華商場落成。

以「中華」為名,中華商場在落成時,商場各段頂早早預留了旗桿,並且於管理辦法中訂定了慶典應懸掛國旗,並統一使用六號國旗,商戶須保持國旗整潔鮮豔,由住戶購置保管。

每逢光輝十月,整個中華商場都會高掛國旗,除了在國家慶典中扮演重要的政治地景,也是各種宣揚國威的車隊遊行的必經之途。如為亞運國手紀政奪
金返國後舉辦的慶賀遊行、紅葉少棒奪金歸國,或十月國慶的各式花車,甚至連歡迎林青霞等影視巨星都會在中華路遊行。

曾經住過中華商場的網友回憶:
「每當國慶日閱兵遊行的時候,班上同學間,只有我家可以透過窗戶直接看到閱兵大隊、坦克、火箭炮從家門口走過去,不必到現場人擠人,現在這好像沒什麼了不起,又有什麼好看的呢?可是在當時那個反共復國口號的年代裡,對很多退伍軍人與榮民來說那是一種精神寄託,愛國的義意。

晚上的國慶煙火那就更棒了,各家的小朋友相約搬個凳子,跑到平常不開放的頂樓上,舒舒服服欣賞一年的繽紛燦爛,面前的煙火的震撼聲響傳過來到
身後的大樓又反彈回來一次,硬是與河邊人擠人的感受完全不同。而且距離不遠,現場的廣播與音樂也都可以聽的到呢。」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