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臺北市「中華商場」應運而生,政府為他們提供了嶄新的生活與商業空間,落成後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到了1974年,政府在西門圓環及其以北商場建築棟與棟間的重要路口設置行人天橋,不但可安全跨越中華路鐵路平交道,還可直通二樓,連結各棟商場。連絡中華路東、西兩側,還可以直通商場二樓。由於商場位置離台北車站並不算遠;且在鐵路尚未地下化的時代,北上的列車進入台北車站之前,必定會經過商場西側的鐵道,因此中華商場經常成為中南部遊客旅途中的重要印象。
旁邊就是電影院興盛的西門町,這裡成了那時大台北地區最繁榮的商業區,也是1970年代的流行時尚中心。1980年代隨著商業重心逐漸東移,中華商場最後因市府以美化市容與捷運施工需求這兩個原因,於1992年遭完全拆除,但它所乘載的美好回憶仍長駐在許多人心中。
中華商場的天橋,宛如大樓間的動脈,疏通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群,也有仰賴人潮的臨時攤販。特殊的地理位置與高度,孕育出吳明益眼中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以及許多電影與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