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

733 views

中華商場建築物內只有在樓層之間規劃公共廁所,並無規劃公共衛浴的設計,因此早期居住在中華商場內的居民,會選擇在馬路空地用大鍋燒熱水,舀水瓢隨便沖身體,就地解決洗澡的需求,或是隔一段時間,就會全家大小一同到附近的公共澡堂梳洗一番。其中「一樂池」是一家位在峨嵋街靠近中華路路口的上海澡堂,另外武昌街、中華路口也有一間上海澡堂。

所謂的上海澡堂,除了泡澡的大浴池,還有淋浴區,而與日本澡堂最大的不同,上海澡堂裡面會有師傅為洗澡客人搓被、修雞眼,在池外還有一間大房間擺滿了掛著蚊帳的單人床,客人洗完澡可以在此喝茶聊天,甚至小歇一會,洗澡也兼具社交功能,但比較有錢的人則會選擇到公共澡堂洗澡。

但隨著中華商場生意越來越好,許多店家累積一筆積蓄之後,開始有能力可以置產,便搬離中華商場,再加上台灣經濟起飛、衛生觀念落實,家家戶戶逐漸都能住得起有「衛浴設備」的新式建築,澡堂的功能逐漸式微。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