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教公所位於萬華區中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西本願寺,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西本願寺建築群於1932年完工,在這塊占地390坪的土地,設有龍谷學校(1899年成立)、少年教會(1903年成立)、成德學院(1910年開院)、御廟所與鐘樓會館(1923年完工)、輪番所(1924年落成,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樹心幼稚園(1925年創立)。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第六軍團也進駐西本願寺院區,1954 年,土地銀行奉命將西本願寺撥交給中華理教總公所使用,而當時理教的領導人為國軍少將高參趙東書。理教公所將西本願寺的本堂作為佛堂,名為「清心堂」。 而樹心會館及寺區其他部分,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進駐,形成日後的「中華新村」。
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後,原本在商場內營業的店家四散各地,其中有部分的小吃店遷往此地,例如開開看、三友飯店、張記韭菜包子店等店,然而到了
2000年,此區被指定為都市更新區域,2005年7月20日此地進行違建物拆除,中華新村正式走入歷史。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並將此區域編為「萬華406號廣場」。2011年5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此廣場,並於2013年7月,將之定名為「西本願寺廣場」,開放供民眾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