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店「萬雅齋」位於中華商場忠棟,老闆盧千萬原本從事木匠工藝,但日本戰敗撤退之際後就失去工作。一次偶然的機遇,在中山堂閒逛時,看到許多人鋪張報紙就地擺攤,賣的都是日本人帶不走的的二手舊物,赫然發現這是一筆龐大的商機,決定有樣學樣自己做生意,父親是在南京西路旁的鐵道員,負責控制柵欄,後來說服盧千萬一起加入,盧家的古玩生意,就此展開。
當時蔣介石巡視中華路,覺得如此重要的交通要道,卻都是市容不加的棚戶,就下令改建,中華商場應運而生,當時結合棚戶與其他周邊住戶的力量,資金湊齊,就把商場蓋起來了。
1961年,盧家遷入中華商場設店,後來陸續擴充店面,包下 18 20, 24 21, 22, 23號,雙號面鐵路,單號面向一般街道,鐵路帶來人潮,因此面對鐵路設店的古玩商非常多。賺得第一桶金後,家裡迎來第一個傳家寶,是一只清朝的花瓶,經過幾次轉手更迭,又神奇地回到盧家的手中,因此父親決定不再賣出。
父親在開封街買了房子,每日家裡的傭人會固定送飯到店裡,因為中華商場空間狹小,街訪鄰居多是在在路邊以煤球燒煮日常用水,是個衛生習慣無法講究太多的年代。以前沒有獨立浴室,冬天到了,大家就結伴去澡堂解決。
國民黨政府來台時,也帶來古玩生意的錢潮,兩者結合下,龍銀,銀票,玉石等等,成為盧家買賣的長青商品。隨著時代發展與客群的轉變,萬雅齋推出的商品也日新月異,例如台灣工藝品、蝴蝶標本、台灣玉、大甲拖鞋,草蓆、繡花桌巾,台灣藍寶等等,客人來自四面八方。
另外,日本來的客人,特別喜歡龍銀,會到古玩店家區掃貨,有的還會特地提一箱蘋果當做見面禮,以前的蘋果在市面上是非常稀有的舶來品,貨源被國民黨壟斷,盧女士年紀小,卻因為父親的關係,得以品嚐珍奇的水果。盧家一家的生意頭腦都很好,當時美軍顧問團來台時,也跟父親做生意,母親會打毛衣,手編包包,特別受到夫人團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