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koya | 2019-11-29
楊年發《懷舊中華路》(2010) 《懷舊中華路》為畫家楊年發在2010年創作的作品,以水彩柔和、矇矓特性描繪1970年代中華商場西側與縱貫線鐵路風光,作品大小為38.5cm x 54cm,曾在「2011台灣國際水彩邀請展」展出。...
by koya | 2019-11-28
席德進《中華商場》創作於1968年,以中華商場義棟為創作主題,利用色彩三原色:藍、黃、紅,畫出獨特的風格,從畫的最上方用水彩渲染出大片藍色精工錶霓虹燈,又與牆面黃色看板做強烈的色彩對比,並以少許的紅色作為點綴,再加上一點綠色做陪襯,讓看似彼此對比的顏色卻又能融合在一起,利用色彩巧妙的搭配,讓這幅畫的細節也能讓人留下印象。本幅目前收藏於國立台灣美術館。 席德進1923 年在四川嘉陵江上游的一處小鄉村出生。家境尚稱富裕,頗有田產。席德進從小接受過私塾教育,1931 年,在私塾國畫老師的指導下,啟發他對繪畫的熱愛。1933...
by koya | 2019-11-28
《更新:中華路的重建》作者為前台北市市長黃大洲,由正中書局出版,出版日期為2001/07/17,由正中書局出版,結合黃大洲任內三大重要政策「開闢大安森林公園」、「打通中華路」、「整治基隆河」,將這系列定名為「臺北風華再現」。 根據書本總序「起源」內容介紹:「拆除中華商場,重點在於拆除本來就應該拆除的地上物,以便進行都市更新工作,故《更新—中華路的重建》盡量以類似工作日誌的方式,呈現整個拆除過程的困難和爭議性。 本書分為六大部,分別為 中華商場回顧 棚屋,商場,香榭道 抗爭與協調 拆遷計畫 不容差錯的拆除工作 感言...
by koya | 2019-11-28
呂基正在1969年所會畫的《中華商場》採用飽和的油畫顏料,讓個畫面充滿繽紛、童趣、繁華的感覺,畫作以信棟作為創作的重點,視覺是由信棟南端往北望,面向中華路那側,從畫中可看到天橋和一樓往來的人潮眾多,斗大的紅色國際牌霓虹燈,遠方飄著大氣球廣告,宣告中華商場的輝煌時代。...
by koya | 2019-11-26
蓋在中華路上的建築 中華路的前身,台北古城牆的所在位置,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將清朝時期的台北古城牆拆除,並將當時的護城河填平,形成路寬40公尺的寬敞「三線道路」,為當時台灣最寬廣的道路,並在道路上的安全島、兩旁的行人道上種植樟樹、楓樹,形成優美的林蔭大道。 民國38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大批的軍民居無定所,為了安置這些人口,政府委託台北市警民協會在中華路上建造一千六百六十一間臨時棚屋,總長度從北門一路延伸到小南門。 蔣中正總統親自下令建造...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