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
高傳棋提供
-
媒體類型:
照片
-
簡介:
此圖是中華商場建設以前,沿中華路建設的竹棚屋商家景象,棚屋高矮不一;以腳踏車代步的人很多,而中華路上有數輛貨車。自日治時期臺灣便有進口轎車與貨車,但是經過二戰後留下來的甚少,國民政府來臺後有少量美軍輸入的進口車,1957年裕隆公司開始量產汽車,並且受到政府保護政策,僅允許透過美軍與自備外匯來進口車,使得裕隆近乎獨佔市場。
而棚屋區出現是為了安置隨著國民政府來臺的外省移民,1948年成立了臨時攤販管理委員會,由警民協會管理散亂的攤販與居民。統一設立的棚屋沿著鐵路綿延約650公尺長,以單薄的竹建材蓋成,牆面沒有粉刷且家具簡陋,也沒有良好的排水供水設施,衛生條件與居住環境都不甚完備。但為了謀生,人們白天在這裡營業,晚上棉被一鋪就睡,依附著著棚屋的民眾日漸增多,原有的棚屋不敷使用,違規擴建增設情況猖獗,棚屋已長達1.2公里至接近小南門一帶。增建的棚屋規格不一,導致中華路又漸漸成為「毒瘤」,是官員眼中必須割除的「臺北市的盲腸」,而於1961年於原地興建了中華商場,提供了近1700個攤位供原有的棚屋攤商與新攤商進駐。 -
關鍵字:
棚屋 外省人 鐵路
-
原件著作權註記及使用限制:
受著作權法保護-僅限於本平台有限度公開瀏覽
-
原件權利人:
高傳棋
中華路鐵道東側違章棚屋931間
414 views